
1,英国仓促上场,对脱欧之难严重估计不足英国脱欧成功是个意外,留欧派统帅卡梅伦完全没有失败的准备,更不要说提前备好脱欧方案,他甚至直接辞职走人。当时所有人都认为约翰逊一定是继位人,没想到他在最后一刻放弃党魁竞选,让梅意外捡了大便宜。当然她更不可能有准备。
欧盟英国脱欧谈判首席谈判官米歇尔•巴尼耶(Michel Barnier)今年5月首次接受英国媒体(BBC)采访时说:“英国的政治人物和媒体人谈论脱欧协议时,都觉得是件很快很容易的事,这让我感觉异常惊讶。”不要说米歇尔•巴尼耶,连我这个来英国15年的外国移民都觉得英国人当时的乐观情绪不可思议。2016年10月我去伯明翰参加保守党年会,时逢梅新上任,脱欧谈判尚未开始,整个保守党流露出的气氛轻松无比,似乎脱欧协议如何签署,英国说了算。当时我与其他英国记者一起沿舞台外沿一路排开,以仰视的姿态聆听了梅的演讲,我平视的前方是两米以外她那遭到媒体高度关注的虎皮高跟鞋。梅在舞台上意气风发地说“Brexit means Brexit and we‘re going to make a success of it (脱欧就是脱欧,我们将要成功完成它)”。我当时很奇怪英国人怎么不懂“杀鸡给猴看”的俗语,我还以为自己不懂英国,现在看来是英国人不懂世事。法国时任总统奥朗德在BBC纪录片Britain’s Brexit Crisis里,明确表达了自己为脱欧谈判设定的基调正是“杀鸡给猴看”,他说:“如果离开欧盟会是一个(英国和欧盟经济)双赢的结局,那意味着欧盟的解体。”
不过,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邓海清说,但从市场情绪层面看,不排除市场重新产生对监管过度担忧的可能,对投资者而言需要观察。看点二、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每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最后一部分,都是展望下一步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。值得注意的是,相比于去年四季度的报告,今年一季度报告在这方面的表述上有很大调整。
指数基金的增长通常被归因于,其相对于主动型基金优势:较低的成本、扣除费用后的优异回报率,以及投资者持有指数基金账户的税收优势。在过去20年里向指数基金的转移非常显著,指数基金占投资于股票共同基金总资产的份额增加了8倍以上,从1995年的4%增至2015年的34%。
讽刺的是,民进党当局一心想要靠拢的日本,不仅没有提升“日台”实质关系,安倍晋三还在最近公开宣示,“日本只会与台湾保持民间往来”;而被蔡英文视为最大靠山的美国,除了通过一些形式意义大于实质作用的“友台”法案,并在若干国际场合中“声援”台湾之外,跟台湾经贸谈判交涉,态度非常强硬,毫不通融,像是特朗普对进口钢铝课征额外关税,台湾虽极力争取,却始终未能列入豁免名单,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此外,也有基金公司在MSCI指数中加入Smart Beta,推出MSCI中国A股国际质量指数、MSCI中国A股国际低波动指数等基金,以期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以取得超额收益。例如,中金基金在今年陆续申报了以Smart Beta策略运作的价值、质量、红利及低波动4种风格鲜明的MSCI概念基金,目前质量、低波动两只MSCI基金已经成立;平安基金在今年成立了以Smart Beta策略运作的平安MSCI中国A股低波动ETF;大成基金也与MSCI公司在2018年上半年联手开发了MSCI中国A股质优价值100指数,相关基金计划在2019年一季度正式发行。